科技赋能育秧忙

04-23 15:39  

本网讯(方梓轩、李心怡)眼下,我市中稻育秧正有序展开,通过使用农业生产新技术、新机械,实现智能化育秧工厂、一体化自动施肥灌溉、数据化农田管护,为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。

在河溶镇水稻集中育秧中心,高速育秧生产线马力全开,自动温控设备实时监测,传送带将秧盘逐级输送到下一道工序,水稻育秧全过程实现自动化、智能化,一天就能完成2.5万多盘的水稻育秧。合作社负责人侯贵告诉记者,自动化育秧生产线不光快,质量也提升了不少。

晶穗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侯贵说:“通过机械化育秧,工厂化育秧的话,它长出来的秧苗第一壮,第二整齐。”

让秧苗又壮又整齐的秘诀就是全程育秧智慧化,通过全流程智能化体系育出的秧苗能将病害发生率控制在0.3%以下、出芽率达到95%以上,育秧周期缩短7—9天,出苗整齐度提升20%。侯贵说:“我们的种子生育期都比较一致,长到田里它的高矮也是一致的,在抗虫和除草上面都比较方便。”

除了质量好,还可以通过电脑识别不同品种的育秧需求,更好地适应不同种植的要求,做到更加地精准化。“根据每个品种的用量不一样,播种量也不一样,通过我们自动育秧流水线,可以一次性地识别出来播种量是多少,比如我们有江汉大米推的鄂香2号,以前需要用8斤谷种,现在在流水线上面识别,只要6斤谷种。”侯贵介绍道。

智慧化给合作社带来最直接的变化就是节本增效,省时还省力。侯贵说:“一亩地可以节约两斤谷种,两斤谷种按现在市场价40到45元一斤算,就可以节约90块元钱。”

目前,我市水稻育秧工作已经全面进入秧苗管理阶段,插秧工作将在5月初全面展开。

据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孝平介绍,今年全市的水稻种植面积约50万亩,育秧和去年相比,品种更加优化,由过去的多种品种向江汉大米优质品种推进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