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 | 当阳:红色基因的时代跃动

06-30 14:52  


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,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、抗洪精神、抗疫精神,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“三大精神”同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,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,是我们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。


时光荏苒,在当阳这片红色热土上,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正在续写崭新篇章。


为和平出征

“军人的最高荣耀在战场”


“抱着一种来了可能回不去的心情出发,但我是一名军人,这是我们出征的使命所在,也是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。”十年间,当阳姑娘周娟三赴海外执行维和任务,回忆维和经历时,她表示,军人的最高荣耀在战场。


周娟看望维和友军住院患者时,患者向她竖起大拇指并称赞中国军人很棒。


周娟出生在鄂西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当阳,从军报国很早就成了她心中的梦想。刚上大学的周娟决定参军入伍,第三年成功考上军医大学,毕业后被分配到现在的联勤保障部队当护士。


2013年5月,她所在医院首次受命抽组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,深知维和任务繁重,会面临各种危险,但她始终认为,作为军人,有机会就应该上战场,毅然提交了维和申请,并在100多人中脱颖而出,前往南苏丹。


图片

周娟等中国赴马里维和医疗队的“战地木兰”们。


在南苏丹期间,周娟凭借过硬的护理技能、热情温暖的性格和一口流利的英语,赢得了各国维和官兵和当地军民的赞誉。2017年5月,周娟再次主动申请参加中国第五批赴马里维和任务;2022年8月,周娟又出征马里,开启了军旅生涯中第三次国际维和的征程。


从军二十余载,凭着始终如一的坚守,周娟在维和与医疗工作中收获诸多荣誉。她被联合国授予“和平荣誉勋章”三次,也是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,在2024年获评“荆楚楷模”称号。


退伍不褪色

“在‘第二战场’再立新功”


“只要永葆军人本色,从头再来也一样精彩。”从退役老兵到创业“尖兵”,当阳市凯旋国际小区党支部书记赵昌林,兵心不改,重新出发,成为当阳市军转干部转岗创业的典型。


赵昌林对员工开展技术指导。


九十年代企业改制浪潮中,赵昌林从军转干部、国企领导变身为“三无”社会人员。“不怕艰辛,迎难而上,是军人的本色。”短暂的彷徨后,赵昌林决定重整旗鼓,再做“新兵”,靠自己的双手干出一片天地。他借钱创业,先后创办电讯公司、纯净水厂,最终在电梯行业找到新天地。身份几经转换,但军魂始终如一。如今,他的企业已成为退役军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,先后安置近百名退伍军人和下岗职工。


事业风生水起,赵昌林没有忘记党员的使命担当。2018年,他被推选为凯旋国际小区党支部书记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,他带领党员和退役军人组成“电梯应急救援队”,24小时轮班值守,确保电梯“零感染、零停运”。同时,他迅速组织“党员先锋队”,发动群众开展自我管理,让小区秩序井然。


赵昌林组建小区“志愿服务队”抗击疫情。


“对我来说,离开部队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战场,我要继续保持部队的光荣传统,在创业的‘第二战场’上再立新功!”从战场到商场,从创业到抗疫,赵昌林始终以军人的担当和党员的忠诚,在不同“战场”续写着初心与使命。


赓续红色血脉

“把英烈精神传承下去”


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,拥护党的纲领……”近日,襄西革命烈士纪念碑前,来自当阳市融媒体中心的20名党员,右手握拳,对着鲜艳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。铿锵的宣誓声不绝于耳,阳光穿透松柏枝叶,在镌刻着“在襄西献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的碑体上洒下金色光辉。


湖北省襄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当阳关公文化园西隅的制高点,东望沮漳河,西靠玉泉山,安息着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全国解放三十年间牺牲的十几万襄西英烈,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、宜昌市反腐倡廉传统教育基地。


图片

当阳市在襄西革命烈士陵园举行“烈士纪念日”纪念活动。


“罐子炮、梭镖、土铳、鄂西第一块革命根据地、宜昌地区第一个党小组的建立……”陵园的纪念馆内陈列着900块展牌、83件展品,无言地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着李先念、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襄西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,“坚守信念、胸怀全局、团结一心、勇当前锋”的大别山精神,在襄西革命烈士陵园的一砖一瓦中具象呈现。


参观襄西革命烈士纪念馆,赓续红色血脉。


“我们不能忘记英烈的奋斗牺牲,一定要把英烈精神传承下去、发扬光大。”参观完展示柜中的革命遗物和展板上的烈士事迹,党员李香怡说。据介绍,襄西革命烈士陵园自建成以来,已累计接待60多万人次前来瞻仰革命烈士,接受红色洗礼。
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