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李伟)连日来,面对入梅后多轮强降水,我市强化风险意识,树牢底线思维,将地质灾害防治关口前移,全力防范应对强降雨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,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6月26日,在半月镇春光村一户村民的家中,相关专家正在查看稻场周边的塌陷情况,测量高差、长度、面积等指标,评估房屋安全状况,动态研判滑坡和周边区域风险趋势发展情况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在第一轮暴雨来临之前,相关部门和村委会就提前向村民发布了预警,及时将农户转移到安全地点,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。
成功避险得益于地灾防治部门的监测预警和专业力量的下沉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统筹谋划,积极部署各项防范应对措施,前置技术力量,下沉防灾一线,加大对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巡查和监测力度,实时跟踪险情动态,确保险情信息及时上报处置。
“现已协调地质七队8名专业技术人员,进驻到了各镇街道,与驻地基层一线的群众群防员共同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工作,确保专业力量队伍用在刀刃上,有效保证了隐患点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专业处置。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灾防治中心主任陈于山说。
在人员保障到位的前提下,“技防”同样不能落下。我市在隐患点安装的监测设备,可以24小时在线监测隐患点位移、沉降、裂变等情况,当达到相应的阈值后,自行通过手机短信推送至网格员及相关负责人。目前,全市实施专业监测点达59处,设备203台,专业监测覆盖率75.64%,保障了隐患点24小时在线监测。
除了紧急避险的方式外,近年来,我市对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或避险搬迁,王店镇王店村村民龙献华就是避险搬迁工程的受益者。原来他居住的房屋因山体滑坡受损。如今,通过政府的地灾搬迁补助加上自筹的部分资金,新房已于去年建成。因为新房交通便利,他也在家中开起了便民商店。“以前的房子前面是鱼池,后面是山林,长期淋雨之后滑坡了,房子也变形了,住着担惊受怕。政府帮我把这个隐患给解决了,现在搬进了新房,交通方便,心里也踏实了!”龙献华欣慰地说。
目前,我市已对37处隐患点实施治理或避险搬迁工程。其中工程治理26处,避险搬迁11处、84户、255人,34处地灾隐患已消除。短期处置和长效治理相结合,织密了地质灾害的“防护网”。
陈于山说:“我们严格落实预警、叫应、响应机制。在强降雨来临前,完成了5户14名受威胁群众临时避险撤离。同时加强隐患巡(查)、排查,累计组织341人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310处。夜间通过电话调度,抽查防灾责任人员405人(次)。”
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,截至目前,未因地灾防范不力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