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向海蓉、陈守旭、陈元元)田埂间挥洒汗水,产业里探索新路。宜昌市人大代表高华荣以实干担当,在河溶镇建国村的沃土上,带领乡亲们铺就了一条产业兴、腰包鼓、人心暖的振兴之路。
走进河溶镇建国村,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,高华荣和社员们穿梭其间,有条不紊地打理着田地。
然而,十几年前,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。村民们要么外出打工,要么在家种植粮食作物,收入普遍不高。目睹了乡亲们守着土地却增收渠道狭窄的困境,高华荣在2010年毅然决定返乡,寻求改变。
“粮食作物只能解决温饱问题,不能攒积蓄。我想通过北山、华联、百姓超市、小超市等联超对接,让村民种的蔬菜有销路,老百姓收入能更稳定。”高华荣说。
说干就干。高华荣带头成立莫家湖蔬菜专业合作社,推行“统供统销”模式。这一模式不仅带动了本村发展,其影响力更辐射至周边村庄,吸引了不少曾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创业。
河溶镇民耀村蔬菜种植大户许丽亚说:“以前我在外打工,现在在莫家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,回来创业。合作社免费给我们提供种子,到田间做技术指导,现在蔬菜发展得蛮好。目前种植了200亩蔬菜,年收入大概50万元左右。”
逐渐发展壮大的蔬菜产业,不仅圆了创业青年的梦想,更创造了大量家门口的就业机会,让村民们实现了“挣钱顾家两不误”。
莫家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余红梅说:“我们平时就在这里育种,在田里插苗,到了采摘的时候,我们就帮忙采摘,每年基本有三万元的收入。在这里工作比较轻松,有时候还能照顾家里。”
为了提升蔬菜价值链,高华荣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。她以合作社为载体,通过打造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,搭建连接农业与文旅的桥梁。
高华荣说:“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、宣传家乡,我们经常组织开展采摘活动、相亲活动等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,吸引了更多的人来这里观光采摘,带动群众致富。”
无论是推动村里发展的大事,还是涉及乡亲冷暖的日常,又或是像村里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样的“关键事”,高华荣始终都牵挂在心。她深知,真正的富裕不仅是钱包鼓起来,更要让下一代有机会用知识改变命运。
在得知一位她之前帮助过的女孩因家庭经济压力打算辍学时,高华荣立即上门了解情况,为女孩解决了眼前的难题,点亮了她继续求学的希望。
为产业铺路,为民生奔走,为未来护航,高华荣用实干担当厚植“人大代表为人民”的为民情怀,让乡亲们的日子更有盼头、更感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