务实举措直击群众“急难愁盼” 当阳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民生答卷

09-16 17:55  

本网讯(杨璐、谭昊)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、社会和谐之本。近年来,我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从群众最关心的上学、就业、就医等问题入手,整合资源、补齐短板,持续破解百姓“急难愁盼”,交出了一张有温度、有质感的民生答卷。

新学期,市第一高级中学新校区正式启用,迎来首批学子。新校区不仅配备了先进的现代化硬件设施,更依托数字化平台迈入智慧教育新阶段。

同步推进的还有玉阳中学教联体广家洲校区、北门小学教联体付岗校区迁改工程。通过资源整合与硬件提升,我市正快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,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

学生餐盘无小事。我市投入4000余万元推进“满意食堂”建设,8所配餐学校将实现自办供餐,其中3所已于今秋投用,其余5所将于年底建成。

 此外,我市今年还将建设1所公办幼儿园,新增学位180个,为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安装76套AI视频安防系统,实现校园安全监管全覆盖。职教中心迁建项目稳步推进,预计2026年秋季投入使用。

就业是民生之本。我市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、夯实发展之基。今年7月,当阳职教中心与湖北徽阳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,开设中高职贯通培养班,对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技术专业,实行“3+2”培养模式,打造“入学即入职、毕业即就业”的直通车道。

该培养模式既为学生提供就业保障,又为本地企业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,解决用工难突出问题,实现了从“育人”到“用人”的无缝衔接,这种“量身定制”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
从2025年初至今,我市从政策宣传、资金扶持等方面引导鼓励返乡创业810人。草埠湖镇青年联合会法人魏蛮蛮就是其中之一。在政策支持下,魏蛮蛮返乡创业并带动其他返乡人员开办沮漳供销社、半亩方塘陶艺等创业实体8家,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。“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,降低了创业风险与门槛,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了从‘想创业’到‘创成业’的全链条保障。”魏蛮蛮说。

我市还依托“当阳就业家企通”平台,为重点群体提供精准培训2850人次;动态跟踪企业用工需求,帮助徽阳新材料招聘320人、完成岗前培训109人;建成“15分钟就业服务圈”,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。

就医便捷度,关乎民生感受。当阳各医疗机构从看病就医的“堵点”“难点”切入,推进医疗资源共享与服务能力提升。患者王先生直言:“从其他医院转院过来只带了一份出院小结,其他的材料都可以通过网络查看,很方便。”

目前,我市15家医疗机构已全部接入宜昌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,实现了“乡镇检查、县级诊断、结果互认”,累计互认2.6万余人次、项目超10万个,节约重复检查费用351.6万元。市人民医院还引入AI辅助诊断系统,通过“AI+临床”双把关提升效率,让群众看病更省心、更高效。

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市委、市政府始终心系百姓,近八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,以劳有所得、病有良医、学有优教为目标的扎实实践,正绘就一幅充满温度的发展图景。在冲刺全国百强的新征程上,全市上下正以“一年干几件事”的拼劲和“几年干一件事”的韧劲,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暖心答卷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