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王志凌、王雅雯、陈鑫璇)秋风拂过金黄稻田,收割机的轰鸣声在半月镇田野间回荡。眼下,半月镇中稻迎来大面积收割,与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种植户们不再为稻谷晾晒问题发愁——红光村新建的稻谷烘干厂正式投入使用,实现了“收割即烘干”的一站式服务。
在半月镇红光村,收割机正开足马力,在稻田中匀速前进,所过之处,稻穗被整齐地切割、脱粒。稻田边,金黄的谷粒从收割机卸粮管流入运输车车厢。
半月镇红光村村民陈传年今年种植了13亩水稻,每亩产量大概一千二百多斤。陈传年的稻谷收割完成后,被第一时间运往红光村烘干厂,厂区内,数辆运输车正在依次过磅称重,工作人员仔细记录着每辆车的重量和农户信息,并取样检测稻谷含水量,随后引导车辆到卸粮区进行卸粮。运输车倒入指定位置后,稻谷通过提升机进入初筛,去除杂质后,再由输送带源源不断地送入烘干塔内,整个过程实现了机械化作业。
当阳市兴陇粮食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钰说:“我们主要采用低温烘干技术,通过电脑精准控制温度和湿度,将稻谷水分从35%左右降至13.5%-13.7%的安全标准。整个过程需要16个小时,比自然晾晒节省至少两天的时间,而且避免了天气变化带来的风险。经过烘干的稻谷,出米率能提高两个百分点,品质也更加稳定。”
烘干厂的建成,受益最大的是当地农民。传统晾晒方式仅自然损耗就达3%以上,遇到阴雨天气损失更大,而机械化烘干能将损耗控制在1%以内,还节省了人工成本。“往年稻谷一般要晒一个星期左右才能干,现在有了烘干厂,比以前方便多了。”陈传年说。
据了解,红光村烘干厂总投资500余万元,日烘干量可达150吨左右,除了服务半月镇以外,还能承接周边乡镇的订单,从抢天晒粮到科学烘干,半月镇农民正告别“看天吃饭”的传统方式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。